热门推荐:
第198章 温县子不顾朝议之礼,冒犯君上
长孙无忌几人面面相觑。房玄龄看了一眼温禾,又看了一眼长孙无忌。他觉得这事太巧了。前者刚刚说完中山王的事,后者才说要进宫去见皇后。高月便带来皇帝陛下的口谕。怎么感觉,这好似是故意为之。特意让他们在这听完温禾的话,然后再传召他们。“诸位请。”高月含笑着做了一个请。“既然陛下召见,我等便同行吧。”萧瑀捋着胡子,自顾自的朝前走去。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见状,看了彼此一眼,随即便跟在萧瑀身后。温禾见没自己的事,便去找了那名带来他的玄甲卫,出宫去了。李世民和萧瑀他们说了什么,温禾就不知道了。但第二天朝议上,萧瑀被封为了太子少师。温禾站在最后一排,正昏昏欲睡,听到这道旨意,顿时就醒了过来。‘萧瑀提前坐上太子少师了?’温禾记得历史上,萧瑀应该是先被贬官,然后才成为太子少师吧。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。有的说他是直臣,有的说他是小肚鸡肠。温禾记得,历史上记载,萧瑀和陈叔达起了争执,然后在朝议上动了手,被李世民罢了相。为什么争议,温禾不记得了。但因为这点小事,便被罢相,这里面要说没有李二想要立威的原因,他是不相信的。而这一次,也成了萧瑀罢相的起点。被罢免之后没多久,萧瑀便被重新启用任命为太子少师。后来尚书右仆射封伦病故,李世民才重新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,第二次成为当朝首相。而这位也正是开启了被罢之路。先后六次被罢免、启用,可以说是大唐的一个传奇了。最后一次,史书上说他是因为嫉妒房玄龄权势超过自己,所以污蔑后者造反,然后被李世民呵斥。不过李世民对他,确实很欣赏。那一句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”便是他为萧瑀做的诗。正诧异的温禾,没有发现,他此刻的神情正好落到李世民的眼中。只是后者并没有声张。说完,萧瑀的任命,李二便说起了昨日的事。李承乾被罚跪的事情,早就不胫而走了。只不过一夜的时间,长安内便有了风声。不少人甚至都在传,李世民很有可能要立李泰为太子。也就是李泰住在温禾家的这个消息,只有少数人知道。要不然他家门口,肯定门庭若市。一群人想要试探的,去见李泰了。不得不说,李世民之前将李泰送到温禾家里,确实是有先见之明。只是对于温禾来说,这并不是什么好事。“昨日中山王之事,乃朕之过错,国法之重不可轻视,朕深以为然,但却知行不一,多亏中山王提醒,朕才没酿成大错。”李世民一番话,大殿内所有人脸上的神色都有些古怪。他说的这些,虽然不是明旨下诏,不算是罪己诏。可毕竟是他亲自说出来的,这是要记录起居录的。所以和罪己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的。众人心中都不禁疑惑,不明白为什么李世民如此郑重的在朝议上说这番话。“启禀陛下!”就在这时。只见萧瑀站了出来。刚刚被封为太子少师的他,还兼任尚书左仆射的他,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压过了房玄龄等人一头。他这个时候突然站出来,不少人神色都不由肃穆起来。以为是萧瑀和李世民做了什么交易。而长孙无忌、房玄龄,这些昨日一同被召见的人,都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。“臣听闻,曾子曰:‘若夫慈爱、恭敬、安亲、扬名,则闻命矣。敢问子从父之令,可谓孝乎?’”“子曰:‘是何言与!是何言与!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,不失其天下;诸侯有争臣五人,虽无道,不失其国;大夫有争臣三人,虽无道,不失其家;士有争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;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”“故当不义,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,臣不可以不争于君;故当不义,则争之。从父之令,又焉得为孝乎!’”这段话的意思,也就是后世总结的“君有诤臣,不亡其国;父有诤子,不亡其家”。也就是古人喜欢在重大的事情上引经据典。在萧瑀说这个典故的时候,在场不少人都不由屏气凝神了起来。温禾也隐隐感觉,似乎要发生什么大事了。“中山王为母而跪,乃是孝,与君父进言乃是忠,如此忠孝两全者,乃陛下之麒麟也,如今陛下登九五,而东宫空虚,臣为太子少师。”萧瑀说到这,突然停顿了一下,向着李世民大拜。而他后面的话,已经被不少人猜出来了。至少温禾已经知道他后面要说什么了。“臣请陛下立储!”说罢,这一声宛如一声晴天霹雳落在太极殿内。玄武门的事情才过去没多久。李世民也才刚刚登基不久。虽然很多人都知道,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,日后必定是太子无疑。可这事现在却没有人敢在李世民面前提。就连长孙无忌,都没站出来。而萧瑀竟然做了出头鸟。‘立储而已,有必要搞的这么复杂?’温禾捂着嘴,打了个哈欠。他甚至都不用去猜就知道,萧瑀这么做,肯定是李世民授意的。所以他才得了太子少师。李二肯定是担心昨日李承乾罚跪的事,被传言出去,会让长安再起风波。没听到,萧瑀口中在那颠倒黑白吗?昨日李承乾明明是被罚跪的,可在他口中,却变成了为了长孙无垢而跪。这就突出了李承乾的孝。“高明还小,此事现在议,还为时尚早吧?”李世民笑着扫了满殿文武一眼,最后余光落在了,末尾正哈气的温禾身上。‘这竖子,难道就一点都不关心高明之事,竟然还在那犯懒,今早习武的时候,便一副还没睡醒的样子。’他在心里腹诽着,不过脸上笑意未减丝毫。他却不知道,他在心里骂温禾的时候,后者也在心里鄙夷了他一番。‘萧瑀刚才说的是让你立储,又没说让你立李承乾为太子,你这话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?’这事温禾今天肯定是不会出头的。前面那么多高官在,他说不说话都无所谓。这朝议他早就不想来了。‘得想个办法以后不来参加这朝议。’这每天,天不亮就要被李世民抓来习武,紧接着饭都没吃,就被带来太极殿。很影响他发育的好不好。就在温禾想着这些的时候,房玄龄和杜如晦相继出班了。二人也引经据典了一番。温禾听的云山雾罩的,反正他们的中心思想就只有一条。“陛下立储吧,中山王李承乾不错,就让他做太子吧。”最后尚书省、门下省以及中书省的三省长官都出来附议了。六部六位尚书、十二个侍郎也都一同出班。“臣附议!”等到魏征带着御史台的人出列后。李世民捋了一下胡子,压下勾起的嘴角来,“深思熟虑”之后才点头道。“既然诸位卿家都推崇高明,朕也不好违背了众臣之意,也罢,待改元之后,让太史局择吉日,迎中山王入主东宫。”想要在大唐成为太子,有两条路走。一个是被正式册封,经过一系列繁琐的仪式后,成为储君入主东宫。另一个简单一些,就是走李世民的路子。‘我得想个办法出去一段时间。’温禾心中思量着。李承乾封太子,他作为先生,肯定要被赋予一些任务。而且肯定很乏味。正当他如此想的时候,李世民的目光忽然看向了他。“温嘉颖。”“额,臣在。”在温禾出班的时候,前面那些官员都回头看向了他。他在这太极殿内算是一个异类了。以十岁的年龄,跨过了那道门槛。要知道,多少人终其一生,都无法进入这太极殿一步。“你与高明亦师亦友,既然高明将为太子,朕打算……”“启禀陛下,微臣有事奏禀!”李世民话还未说完,温禾突然打断了他。“大胆!”一旁当即有御史出来呵斥他。“温县子不顾朝议之礼,冒犯君上,当杖责!”那御史一头白发,胡子都快耷拉到胸口了。看着至少五六十,说话倒是中气十足。李世民眉头顿时皱了起来,眼中带着几分愠怒。“额,陛下,臣不是故意的,臣年纪还小,这不懂礼仪也是有的吧。”温禾干干的笑了两声。皇位上的李世民,这才散去了怒火,笑了起来:“嘉颖才十岁,何必苛责。”他刚才生气不是因为温禾,而是觉得那老御史有些小题大做了。那个出班的御史,有些坐蜡,向着李世民行了一礼,又退了回去。“好了,你这竖子要说什么?”李世民眼眸微眯,望着温禾。“陛下,工部那造纸工坊已经全面竣工了,第一批纸即将完工,臣怕出了纰漏,所以想请旨亲自去盯着。”温禾笑着。众人不禁错愕。这种小事,也值得请旨?这不荒唐吗?可是李世民却知道,温禾故意打断他,说这番话,明显是有别的意思。他嗤笑一声,指着温禾骂道:“你这竖子,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想什么,什么亲自盯着造纸,你是不想来上朝,不想做事!”
大唐: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推荐阅读: